端午節簡介
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,又稱端陽節、五月節、五日節......在春秋之前,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,后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,演變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,沿襲至今。
端午節有吃粽子,賽龍舟,掛菖蒲、蒿草、艾葉,熏蒼術、白芷,喝雄黃酒的習俗。“端午節”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,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端午節起源
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,又稱端陽節、五月節、五日節......在春秋之前,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,后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,演變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,沿襲至今。
端午節有吃粽子,賽龍舟,掛菖蒲、蒿草、艾葉,熏蒼術、白芷,喝雄黃酒的習俗。“端午節”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,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端午節習俗
懸掛艾草
在端午節布置種種可驅邪祛病的花草,來源亦久?!肚G楚歲時記》:“采艾以為人,懸門戶上,以禳毒氣?!边@是由于艾為重要的藥用植物,又可制艾絨治病,灸穴,又可驅蟲。五月艾含艾油很多,(此時正值生長旺期)所以功效很好,人們也就爭相采艾了。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,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,人們用它來驅病、防蚊。
染紅指甲
端午階前采鳳仙,小缽加礬細細研。
染紅女兒纖纖指,粉白黛綠更增妍。
民間有在五月端午或七夕搗鳳仙花染紅指甲之俗。此俗始出于宋代,如《燕京歲時記》:“鳳仙花即透骨草,又名指甲草。五月花開之候,閨閣兒女取而搗之,以染指甲,鮮紅透骨,經年乃消?!兵P仙花,又名指甲花、染指甲花、小桃紅等?;ㄉ蟹奂t、大紅、紫、白黃、灑金等,善變異。古代婦女喜歡用鳳仙花染指甲。采摘紅色鳳仙花,與白礬一同搗爛;先用大蒜擦指甲,然后把搗爛的花瓣敷上,再用鳳仙葉子包裹起來,第 二天指甲就變得鮮紅可愛,顏色數月不褪。
掛鐘馗像
終南進 士舞龍泉,端午時節壁上懸。
仗君辟 邪殲群丑,免得鬼魅擾人間。
《事物紀原》中說:唐明皇夢小鬼喧擾,有大鬼捉小鬼食之。問為誰,對曰臣終南進士鐘馗也。因應舉不捷,觸殿階而死,誓除天下虛耗妖孽。明皇乃召吳道子畫鐘馗像供之。后民間亦多供奉。清李福有《鐘馗圖》詩:“面目猙獰膽氣粗,榴紅蒲碧座懸圖。仗君掃蕩幺么枝,免使人間鬼畫符?!奔疵鑼懺诙宋鐣r供鐘馗事?!堆嗑q時記》:“每至端陽市,肆間用尺幅黃紙,蓋以朱印,或繪畫天師鐘馗之像,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,懸而售之。都人士爭相購買,粘之中門,以避祟惡?!?/span>
競賽龍舟
江閣登臨頗欲勝,中都子弟冶游成。
盛朝已附屈原老,競看龍船載妓新。
賽龍舟,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。傳說屈原死后,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,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。漁夫們劃起船只,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。他們爭先恐后,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。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。人們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,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。
食用棕子
以菰葉裹粘米為角黍,
取陰陽包裹之義,以贊時也。
端午節眾所周知的節俗當屬包粽子和吃粽子。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。由于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,粽形成了南北風味;從口味上分,粽子有咸粽和甜粽兩大類。粽子餡葷素兼具,做法花樣百出,充分體現了各地的地方特色。端午食粽的風俗,千百年來盛行不衰,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很大、覆蓋面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,而且流傳到朝鮮、日本及東南亞諸國。
顧通科技有限公司全體員工在此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,闔家歡樂!